嬴小白微生白小说完结篇(每次睁眼都是末代皇帝)章节前文+全篇阅读(嬴小白微生白)最近更新
张良当然知道他们公主的孩子不大,但是知道,和亲眼见到,是两码事。
尤其是来咸阳的这一路,他已经听过太子不少的传闻,关于他的聪明,他的受宠,他的神异不凡,在张良心中,也大概有一个太子的形象,约摸着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看上去就比较早熟的孩子。
然后现在,他低头,看着比想象中还要小的孩童,张良的内心开始有一些动摇。
太小了,他这么一个都能被大哥托付家族重任的人,真的要在咸阳跟着这么个小太子混吗?
小白察觉到了有人过来,但他没搭理,给他的花草修理枝叶要紧。
最后还是张良觉得来都来了,得试试。
“张良见过太子殿下,”张良弯腰,双手捧着姬和给的竹简,“夫人命良前来将此书送给殿下。”
小白手上动作不停,也没回头。
【什么书?】
张良诚实道:“良未曾打开。”
所以他也不知道。
【那你打开看看,念给我听。】
“是。”张良挺起腰,站好身体,展开竹简,眼神在看到竹简上的内容时表情一惊。
“始皇元年庚辰年五月初三,北……”
才念完一句,他就听见太子的吐槽。
【年底的登基大典都还没弄,这就开始全国都始皇元年了?行吧,大秦速度,快。】
张良一停,等小白“说”完,继续念:“北地郡义渠县有民羊者……”
在拿到竹简的时候,秋夫人和张良说这是皇帝让李斯布置给太子的功课,张良本以为是用秦字写的文章,给太子诵读或者誊写的,结果这还是一桩案子。
因为大秦现在轰轰烈烈的分地工作,在义渠县就有两家人为了争一块好田,发生了冲突,叫羊的人是大秦兵丁,被人失手打死了,打死他的也是大秦兵丁,还是他亲戚呢。
杀人偿命,现在秦法改了,所有关于人命处决的案子都要往上报到廷尉府和御史台,现在还两边都是秦兵,亲戚间也直接决裂,在义渠闹得很大,县令就把犯人关了,往上申报,得了上面首肯就把人斩了。
中间还有一个意外,就是杀人犯的妻子怀孕了,
秦法对怀孕女犯人或者怀孕女性亲属的犯罪,在判案时虽然不会更改刑罚,但也会考虑到孩子问题适当做出一些考虑和调整。
现在免了连坐,杀人者的案子牵连不到怀孕的妻子头上,倒是让县令少了一桩头疼的案子。
李斯写这么些,就是来让小白知道一下他们真的有好好推广新秦法,也让小白看一看他们的大秦速度。
最后最后,嬴政是给小白布置的功课,让小白三日内写一封判决书,发给义渠县令。
张良未曾想过,如此小的太子,功课居然是直接对大秦的地方案子进行裁决,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是在边玩边认字呢。
这已经是简易削弱版的批阅奏折了。
看来传言是真的,能做这个功课的太子,定然愚笨不到哪里去,也绝对是备受嬴政喜欢的。
【一听就是李斯写的,文风太简练了。】
小白如此说了一句,继续埋头干活。
念完了张良卷好书卷站在一边,安静等着小白回去写判决书,结果小白还是专心摆弄他的花草。
也还不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人的张良也不催促,就老实在边上待着,直到小白拍拍手,站起来转身。
出身挺好的张良尽量让自己的目光不要落在太子的衣服身上,再奇怪那也不是自己该管的,还是看看孩子吧。
站起来也就到自己的腰,那小脸白净可爱的,比张良自己弟弟看着要漂亮的多,而且一看就不凡,不愧是他们公主所生的孩子。
【跟我走吧。】
小白带头在往前走,张良后面跟着,心里在思考一个问题:刚刚,太子开口了吗?
等到被太子带进他的宫室,被允许坐下来的张良看着不太讲究,直接就坐自己对面的太子,然后给自己递了支笔让自己写的太子,确定了,他真的就没开过口。
被神异之象震撼的张良暂时不能想太子了,眼前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我来写?”
太子,你说什么呢,咱才第一次见面,你什么都不问,也不了解一下我,就让我来帮你代笔做作业的吗?
【你觉得我的手有力气来写字吗?】
“那殿下请说。”
【秦法杀人偿命,判决不变,让义渠县令秋后将犯人问斩。问斩的时候带着犯人在县里转悠一圈,让百姓知道,朝廷分田有朝廷的规章制度,私下争端也无用,与人争端失了手,不连坐家人也会自己闹得家破人亡,让大家引以为戒。】
张良认真听着,略一思索,拿起细长的笔来书写。
杀人偿命,在大部分的国家,都是个没有争议的法律,有争议的顶多就是双方有身份差异时候的决断。
但是两边都是卸甲兵卒,那就没有争议了。
小白给张良指了指旁边书架上那一堆书简。
【你就照着刚才李斯的字写,文风随意,字数能少就少,新秦字不了解的,旁边有字典可以查。】
张良边刻字边礼貌回道:“殿下放心,良来咸阳之前在家中学过新秦字。”
【行,写好了喊我。】
盘着腿的小白在他对面物理上的软下腰,双手放在案桌上,头直接往上一倒,闭上眼睛小憩。
一边构思文字一边稳稳下笔的张良虽然有些无语,但咸阳对他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地方,小白更是如此。
他也只能安慰自己,许是公主早就和太子说了自己的事,太子要么就不把他这位母亲那边的韩国旧人当外人,要么就是拿着这个案子的判决书来验自己的才学。
还是那句话,咸阳来都来了,家里人也都去辽东了,他能在咸阳扎一扎,就扎,先努力让太子和他们公主满意。
太子的想法都告诉他了,写一个判决书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张良思考再三,还是觉得跟着李斯的东西来写比较保险,字和行文都是。
花费了一刻钟把判决书刻好,张良这才看向小白。
“殿下,已经刻好了。”
张良就看见软骨头一样趴在桌上的太子睁开眼睛,漆黑的瞳仁盯着自己。
【不想看,念给我听吧。】
不是很懂这什么原因的张良听话得念了出来。
然后就看见小白点头许可,终于开始愿意和他说正事了。
【你是阿母说的,找来陪我念书做伴的英才?】
“是,夫人修书给平公子,在下侥幸,被平公子看中带来咸阳。”
张良很欣慰,看来是自己的写的东西太子很满意。
【平公子是谁?】
张良给小白梳理了一番亲戚关系,总之是韩国宗亲,没资格姓姬,但还以韩为氏,关系仔细算下来,是姬和的族兄,小白愿意尊敬的话可以叫一声表舅,不愿意也可以不搭理的那种。
至于自己的身份,他也略介绍了一番,出身张家的张良也为自己的身份骄傲。
【阿母久未见家人,你们来了也能让她高兴高兴。】
圈定出这个平公子定位的小白起来去书架上翻找,个子不够的他够东西够不着,内侍尾春立刻上前给他拿下了一个盒子。
小白让尾春把盒子放桌上,在里头翻找着什么,光是他掏出来的东西,张良已经看见了不少明珠、金玉,都被他很随意的拿出来堆在桌上。
【你们张家五世相韩,现在是打算相秦了。】
冷不丁被小白如此一问的张良:“……”
不,其实韩国没了的时候,我们家里都也还没想给大秦出仕,并且我个人是有反秦意向的。
但是真心话不能说,并且他过来,还真就是家族想让他相秦。
沉默一会儿后,张良选了个妥帖回答。
“张家都已遵李廷尉的《大秦德化诏》,全家尽数迁往燕北,良只是随平公子来咸阳,陪殿下读书做伴。”
总之,我目前在大秦是没有什么后台的,个人现在只是单纯被选上来傍你的。
问答之间,张良已经彻底收起了因为姬和是他们韩国公主而对小白升起的那一点滤镜。
毫无疑问,这是大秦的太子。
【以后大秦没有两个丞相了,只有一个相,能做大秦丞相也是你的本事,你努力。】
小白鼓励张良,人有梦想和进取心是多正常,他不搞打压教育的。
张良心情复杂,现在的大秦还有两个丞相呢,已经太子都知道未来只有一个丞相了?
看穿他心思的小白又从木匣里掏出几个玉环。
【王丞相和隗丞相退休,阿父心里的丞相人选应该只有一个。】
这也是大秦朝堂人尽皆知的事情,算不得秘密,李斯毕竟都得宠到儿子都娶了皇帝的公主了。
张良委婉提醒道:“殿下,这……能和我说吗?”
虽然很高兴你对我才能的认可,但我也就写了个东西,和你说了没几句话,你都能鼓励我来做丞相了?
我这个年纪,绝对不可能,也不会,去给嬴政做丞相,有机会做丞相那也是给你做。
所以,这是太子认可自己,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不是什么大事,别紧张。】
小白继续鼓励张良。
【在韩国做丞相,地盘也就那么点大,韩王还都很垃圾,来我大秦做丞相就不一样了,对自己的选择自信点。】
说着,小白都想起了他娘以前私底下咒骂韩王安的一些话。
【虽然我母亲是韩公主,不过韩王的昏传男不传女,你别担心我以后昏庸。】
张良面无表情,感觉自己现在脸都被小白两句话说肿了,现在他极度想骂人。
什么意思,就我韩国王室不行,你大秦的王都很行?
昏纣传男不传女,活了十四年,张良都没听过如此离谱的话。
张良觉得自己作为内心坚定的韩人,就算现在为了家族来秦,也不能就看着韩国被小白如此踩。
“殿下,我们还是莫言长辈过失。”
再垃圾的韩王,那也是你的亲舅舅,亲外公,母亲的亲祖宗,他们以前的丞相也是我的长辈,为了我们俩个好,还是别说了。
小白看了他两眼,除了嬴政、姬和与扶苏,还是第一次有人敢让他闭嘴。
不过也不是说的没有道理,韩王毕竟也是他娘的父兄祖先。于是小白选择不说自己长辈了,说别人的。
【你们张家五代都是韩国丞相,也没把韩国拉起来。如果你以后想做丞相,得展现比你祖先更优秀的才能,真是辛苦啊。】
全程都有礼的张良闻言抬头,他感觉自己被太子一句话侮辱到了。
压着怒火,张良冷下声音:“殿下认为,韩国覆灭,是我张家做韩相无能?”
小白看他这样子有点好玩。
【我阿父非常欣赏韩非的才华,你知道韩非吗?】
张良:“公子非之才,良也曾闻。”
韩非这人在韩国名声不小,大家认可他的才华,但是君王忽视他,贵族和权臣排斥他,韩国的人才也都对韩非持有两极分化态度。
【按韩非的理念来说,他觉得你们韩国亡就亡在君臣上。
韩王不明法,不察臣;你们韩国还奸臣当道,不忠不职。你们张家,就属于是他最痛恨的韩国奸臣、蛀虫。】
小白摊手。
所以你还是别想拿韩国来和我说什么,人家韩国正经宗亲,还是公认有才之人,都最恨你们家这种的,你父兄做丞相好不好的,你们韩人自己表态了。
也知道一些韩非理念张良气红了脸,但少年人仍旧不服气。
“这都是殿下所言。我一路听闻大秦的仁政与新变法都与殿下有关,殿下也赞同公子非之说?”
你不是个贤良仁德又聪慧的大秦太子吗,感情还是究极法家学生!?
把掏出来的小玩意儿再一件件放回木匣,小白对着张良一笑。
【春秋之后,各国征伐,忽略所有国家互相征伐过程中的不义之举,你说说,你们韩国的灭亡,是不是君王昏聩无能,朝堂奸人当道?】
尤其是来咸阳的这一路,他已经听过太子不少的传闻,关于他的聪明,他的受宠,他的神异不凡,在张良心中,也大概有一个太子的形象,约摸着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看上去就比较早熟的孩子。
然后现在,他低头,看着比想象中还要小的孩童,张良的内心开始有一些动摇。
太小了,他这么一个都能被大哥托付家族重任的人,真的要在咸阳跟着这么个小太子混吗?
小白察觉到了有人过来,但他没搭理,给他的花草修理枝叶要紧。
最后还是张良觉得来都来了,得试试。
“张良见过太子殿下,”张良弯腰,双手捧着姬和给的竹简,“夫人命良前来将此书送给殿下。”
小白手上动作不停,也没回头。
【什么书?】
张良诚实道:“良未曾打开。”
所以他也不知道。
【那你打开看看,念给我听。】
“是。”张良挺起腰,站好身体,展开竹简,眼神在看到竹简上的内容时表情一惊。
“始皇元年庚辰年五月初三,北……”
才念完一句,他就听见太子的吐槽。
【年底的登基大典都还没弄,这就开始全国都始皇元年了?行吧,大秦速度,快。】
张良一停,等小白“说”完,继续念:“北地郡义渠县有民羊者……”
在拿到竹简的时候,秋夫人和张良说这是皇帝让李斯布置给太子的功课,张良本以为是用秦字写的文章,给太子诵读或者誊写的,结果这还是一桩案子。
因为大秦现在轰轰烈烈的分地工作,在义渠县就有两家人为了争一块好田,发生了冲突,叫羊的人是大秦兵丁,被人失手打死了,打死他的也是大秦兵丁,还是他亲戚呢。
杀人偿命,现在秦法改了,所有关于人命处决的案子都要往上报到廷尉府和御史台,现在还两边都是秦兵,亲戚间也直接决裂,在义渠闹得很大,县令就把犯人关了,往上申报,得了上面首肯就把人斩了。
中间还有一个意外,就是杀人犯的妻子怀孕了,
秦法对怀孕女犯人或者怀孕女性亲属的犯罪,在判案时虽然不会更改刑罚,但也会考虑到孩子问题适当做出一些考虑和调整。
现在免了连坐,杀人者的案子牵连不到怀孕的妻子头上,倒是让县令少了一桩头疼的案子。
李斯写这么些,就是来让小白知道一下他们真的有好好推广新秦法,也让小白看一看他们的大秦速度。
最后最后,嬴政是给小白布置的功课,让小白三日内写一封判决书,发给义渠县令。
张良未曾想过,如此小的太子,功课居然是直接对大秦的地方案子进行裁决,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是在边玩边认字呢。
这已经是简易削弱版的批阅奏折了。
看来传言是真的,能做这个功课的太子,定然愚笨不到哪里去,也绝对是备受嬴政喜欢的。
【一听就是李斯写的,文风太简练了。】
小白如此说了一句,继续埋头干活。
念完了张良卷好书卷站在一边,安静等着小白回去写判决书,结果小白还是专心摆弄他的花草。
也还不清楚他到底是个什么人的张良也不催促,就老实在边上待着,直到小白拍拍手,站起来转身。
出身挺好的张良尽量让自己的目光不要落在太子的衣服身上,再奇怪那也不是自己该管的,还是看看孩子吧。
站起来也就到自己的腰,那小脸白净可爱的,比张良自己弟弟看着要漂亮的多,而且一看就不凡,不愧是他们公主所生的孩子。
【跟我走吧。】
小白带头在往前走,张良后面跟着,心里在思考一个问题:刚刚,太子开口了吗?
等到被太子带进他的宫室,被允许坐下来的张良看着不太讲究,直接就坐自己对面的太子,然后给自己递了支笔让自己写的太子,确定了,他真的就没开过口。
被神异之象震撼的张良暂时不能想太子了,眼前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我来写?”
太子,你说什么呢,咱才第一次见面,你什么都不问,也不了解一下我,就让我来帮你代笔做作业的吗?
【你觉得我的手有力气来写字吗?】
“那殿下请说。”

【秦法杀人偿命,判决不变,让义渠县令秋后将犯人问斩。问斩的时候带着犯人在县里转悠一圈,让百姓知道,朝廷分田有朝廷的规章制度,私下争端也无用,与人争端失了手,不连坐家人也会自己闹得家破人亡,让大家引以为戒。】
张良认真听着,略一思索,拿起细长的笔来书写。
杀人偿命,在大部分的国家,都是个没有争议的法律,有争议的顶多就是双方有身份差异时候的决断。
但是两边都是卸甲兵卒,那就没有争议了。
小白给张良指了指旁边书架上那一堆书简。
【你就照着刚才李斯的字写,文风随意,字数能少就少,新秦字不了解的,旁边有字典可以查。】
张良边刻字边礼貌回道:“殿下放心,良来咸阳之前在家中学过新秦字。”
【行,写好了喊我。】
盘着腿的小白在他对面物理上的软下腰,双手放在案桌上,头直接往上一倒,闭上眼睛小憩。
一边构思文字一边稳稳下笔的张良虽然有些无语,但咸阳对他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地方,小白更是如此。
他也只能安慰自己,许是公主早就和太子说了自己的事,太子要么就不把他这位母亲那边的韩国旧人当外人,要么就是拿着这个案子的判决书来验自己的才学。
还是那句话,咸阳来都来了,家里人也都去辽东了,他能在咸阳扎一扎,就扎,先努力让太子和他们公主满意。
太子的想法都告诉他了,写一个判决书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张良思考再三,还是觉得跟着李斯的东西来写比较保险,字和行文都是。
花费了一刻钟把判决书刻好,张良这才看向小白。
“殿下,已经刻好了。”
张良就看见软骨头一样趴在桌上的太子睁开眼睛,漆黑的瞳仁盯着自己。
【不想看,念给我听吧。】
不是很懂这什么原因的张良听话得念了出来。
然后就看见小白点头许可,终于开始愿意和他说正事了。
【你是阿母说的,找来陪我念书做伴的英才?】
“是,夫人修书给平公子,在下侥幸,被平公子看中带来咸阳。”
张良很欣慰,看来是自己的写的东西太子很满意。
【平公子是谁?】
张良给小白梳理了一番亲戚关系,总之是韩国宗亲,没资格姓姬,但还以韩为氏,关系仔细算下来,是姬和的族兄,小白愿意尊敬的话可以叫一声表舅,不愿意也可以不搭理的那种。
至于自己的身份,他也略介绍了一番,出身张家的张良也为自己的身份骄傲。
【阿母久未见家人,你们来了也能让她高兴高兴。】
圈定出这个平公子定位的小白起来去书架上翻找,个子不够的他够东西够不着,内侍尾春立刻上前给他拿下了一个盒子。
小白让尾春把盒子放桌上,在里头翻找着什么,光是他掏出来的东西,张良已经看见了不少明珠、金玉,都被他很随意的拿出来堆在桌上。
【你们张家五世相韩,现在是打算相秦了。】
冷不丁被小白如此一问的张良:“……”
不,其实韩国没了的时候,我们家里都也还没想给大秦出仕,并且我个人是有反秦意向的。
但是真心话不能说,并且他过来,还真就是家族想让他相秦。
沉默一会儿后,张良选了个妥帖回答。
“张家都已遵李廷尉的《大秦德化诏》,全家尽数迁往燕北,良只是随平公子来咸阳,陪殿下读书做伴。”
总之,我目前在大秦是没有什么后台的,个人现在只是单纯被选上来傍你的。
问答之间,张良已经彻底收起了因为姬和是他们韩国公主而对小白升起的那一点滤镜。
毫无疑问,这是大秦的太子。
【以后大秦没有两个丞相了,只有一个相,能做大秦丞相也是你的本事,你努力。】
小白鼓励张良,人有梦想和进取心是多正常,他不搞打压教育的。
张良心情复杂,现在的大秦还有两个丞相呢,已经太子都知道未来只有一个丞相了?
看穿他心思的小白又从木匣里掏出几个玉环。
【王丞相和隗丞相退休,阿父心里的丞相人选应该只有一个。】
这也是大秦朝堂人尽皆知的事情,算不得秘密,李斯毕竟都得宠到儿子都娶了皇帝的公主了。
张良委婉提醒道:“殿下,这……能和我说吗?”
虽然很高兴你对我才能的认可,但我也就写了个东西,和你说了没几句话,你都能鼓励我来做丞相了?
我这个年纪,绝对不可能,也不会,去给嬴政做丞相,有机会做丞相那也是给你做。
所以,这是太子认可自己,再给自己一个机会?
【不是什么大事,别紧张。】
小白继续鼓励张良。
【在韩国做丞相,地盘也就那么点大,韩王还都很垃圾,来我大秦做丞相就不一样了,对自己的选择自信点。】
说着,小白都想起了他娘以前私底下咒骂韩王安的一些话。
【虽然我母亲是韩公主,不过韩王的昏传男不传女,你别担心我以后昏庸。】
张良面无表情,感觉自己现在脸都被小白两句话说肿了,现在他极度想骂人。
什么意思,就我韩国王室不行,你大秦的王都很行?
昏纣传男不传女,活了十四年,张良都没听过如此离谱的话。
张良觉得自己作为内心坚定的韩人,就算现在为了家族来秦,也不能就看着韩国被小白如此踩。
“殿下,我们还是莫言长辈过失。”
再垃圾的韩王,那也是你的亲舅舅,亲外公,母亲的亲祖宗,他们以前的丞相也是我的长辈,为了我们俩个好,还是别说了。
小白看了他两眼,除了嬴政、姬和与扶苏,还是第一次有人敢让他闭嘴。
不过也不是说的没有道理,韩王毕竟也是他娘的父兄祖先。于是小白选择不说自己长辈了,说别人的。
【你们张家五代都是韩国丞相,也没把韩国拉起来。如果你以后想做丞相,得展现比你祖先更优秀的才能,真是辛苦啊。】
全程都有礼的张良闻言抬头,他感觉自己被太子一句话侮辱到了。
压着怒火,张良冷下声音:“殿下认为,韩国覆灭,是我张家做韩相无能?”
小白看他这样子有点好玩。
【我阿父非常欣赏韩非的才华,你知道韩非吗?】
张良:“公子非之才,良也曾闻。”
韩非这人在韩国名声不小,大家认可他的才华,但是君王忽视他,贵族和权臣排斥他,韩国的人才也都对韩非持有两极分化态度。
【按韩非的理念来说,他觉得你们韩国亡就亡在君臣上。
韩王不明法,不察臣;你们韩国还奸臣当道,不忠不职。你们张家,就属于是他最痛恨的韩国奸臣、蛀虫。】
小白摊手。
所以你还是别想拿韩国来和我说什么,人家韩国正经宗亲,还是公认有才之人,都最恨你们家这种的,你父兄做丞相好不好的,你们韩人自己表态了。
也知道一些韩非理念张良气红了脸,但少年人仍旧不服气。
“这都是殿下所言。我一路听闻大秦的仁政与新变法都与殿下有关,殿下也赞同公子非之说?”
你不是个贤良仁德又聪慧的大秦太子吗,感情还是究极法家学生!?
把掏出来的小玩意儿再一件件放回木匣,小白对着张良一笑。
【春秋之后,各国征伐,忽略所有国家互相征伐过程中的不义之举,你说说,你们韩国的灭亡,是不是君王昏聩无能,朝堂奸人当道?】